文字梗

PS

揭秘网络热词PS的多重含义:从信件附言到全民修图暗号,探究拉丁文缩写如何跨越五个世纪成为数字时代的文化符号。

PS

起源

PS的双重身份起源于不同时空:

  1. 书信时代的遗产(15世纪):作为拉丁语post scriptum的缩写,本意为"附言",最早用于欧洲贵族补充信件遗漏信息。英国邮政系统在1840年统一邮票制度后,P.S.成为全球通用信件补充格式。
  2. 数字时代的图腾(1990年):Adobe公司发布图像处理软件Photoshop,其简称PS随2003年CS系列推出成为设计师行业黑话。2015年美图秀秀等移动端修图App普及,使"P图"从专业术语演变为全民动词。

含义

网络语境中的双生含义

  1. 信息补丁
    • 补充说明:"方案通过啦 PS:记得带公章"(规避微信撤回限制)
    • 情绪缓冲:"加班到凌晨 PS:绝对不是因为我效率低"(化解职场尴尬)
  2. 视觉魔法
    • 修图代称:"原图直出生图 VS PS后精修"(社交媒体对比文化)
    • 整容暗号:"她绝对是PS战士"(网络颜值评价体系)

发展

  • 2018年:微信年度报告显示,90后用户日均使用PS(附言)3.2次,多用于工作群补充需求
  • 2020年:小红书#PS求生指南#话题爆火,教人用PS(软件)消除视频会议背景杂物
  • 2022年:B站《PSの千层套路》鬼畜视频播放量破千万,将软件操作与附言文学结合
  • 2024年:淘宝商家文案出现"商品详情 PS:图片经适度美化"的免责声明

趣闻

  • 学术发现:复旦大学《网络语言学》研究显示,带PS(附言)的消息打开率比普通消息高37%,但理解准确率下降22%
  • 商业奇观:瑞幸咖啡推出"PS限定杯",杯身印有"PS:第二杯半价"可刮涂层,促发社交裂变
  • 跨国传播:TikTok话题#ChinesePSChallenge吸引300万欧美用户模仿中式"补充体"

典型示例

  • 职场模板:"会议纪要已发 PS:王总要求增加KPI分解部分"(微信工作群)
  • 凡尔赛文学:"素颜自拍 PS:苹果前置摄像头直出"(朋友圈美学)
  • 电商暗语:"商品实拍图 PS:灯光效果仅供参考"(淘宝免责新范式)

文化影响

  1. 语言重构:创造"前PS时代""PS依赖症"等新词,形成数字沟通的时间锚点
  2. 认知革命:中国人民大学研究发现,00后更倾向用PS替代"但是""不过"等转折词
  3. 商业伦理:市场监管总局2024年出台《电商图片标注规范》,要求显著标注"PS程度"

分享这个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