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字梗

老登是什么梗

从东北方言中的贬义词到全网玩梗,解析老登的多元含义:既指行为不端的中老年人,也在职场和亚文化中被解构为幽默调侃。

老登是什么梗

起源

方言里的千年基因(战国-20世纪)

老登的词源可追溯至两个文化脉络:

  1. 登徒子文学典故
    源自战国时期《登徒子好色赋》,宋玉用「登徒子与丑妻生五子」的典故,将「登徒子」定义为好色之徒的代名词。山东移民在闯关东时期将「老登徒子」简化为「老登」带入东北方言。
  2. 满语文化融合
    满语中的「lodendeng」原为对长者的尊称,随着满汉文化交融,在东北地区逐渐演变为带有戏谑意味的称呼。

网络时代的语义重构(2020-2023)

2020年起,短视频创作者用「老登」制作搞笑剧情,如「凌晨三点,百登夜行」等猎奇内容引发模仿。2023年美国总统拜登因政策争议和健忘形象,被中国网民戏称为「老逼登」,推动该词全网破圈。

含义

语义光谱

语境含义示例场景
传统方言老色鬼/为老不尊「隔壁老登总偷看姑娘」
朋友调侃亲密戏称(类似「老铁」)「你这老登还挺会整活」
职场黑话固执己见的领导「甲方老登死活不改方案」
亚文化解构对权威的消解「老登文学」「老登电影」

发展

传播三部曲

  1. 地域突围(2021)
    东北搞笑博主@张踩铃等通过「老登鬼畜摇」等短视频,使该词在抖音单月播放量突破5亿。

  2. 跨界变异(2024)
    衍生出「电子老登」(指守旧程序员)、「赛博老登」(AI生成的古板形象)等新变体,B站相关二创视频超2.3万条。

  3. 文化反噬(2024)
    《中国青年报》发起「年度冒犯性词汇」投票,「老登」因同时登上「职场黑话榜」和「银发歧视榜」引发伦理争议。

趣闻

总统造梗事件

2023年白宫记者会上,美联社记者用拼音标注的「Lǎo Dēng」提问拜登,被中文网络制成「拜登认证老登」表情包疯传。

语言学奇迹

网友通过拆解「老登」创造新词:

  • Emotional(情绪化)
  • Generational(代际感)
  • Obsolescence(过时性)
    形成「EGO三定律」吐槽中年危机。

衍生

文艺批评术语

2024年豆瓣影评圈提出「老登电影」概念,指《教父》《战狼》等男性视角主导的影视作品,引发「该不该给经典贴标签」的论战。

商业营销案例

  • 蜂花洗发水推出「专治老登头皮屑」广告,因涉嫌年龄歧视被投诉下架
  • 知乎上线「老登鉴定器」测试,通过10道题判断职场领导「含登量」

社会影响

代际对话困境

70后群体在《澎湃新闻》留言:「我们年轻时叫前辈,现在成老登了」,折射出网络语境对传统尊称体系的冲击。

职场文化镜像

成为打工人情绪宣泄符号:

「早C晚A算什么,我们00后是
早上捧Coffee,晚上哄老登」
——微博热门话题#职场驯登指南(2024)

分享这个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