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字梗

MMR

本文详解网络流行语MMR的双重含义,解析其作为‘萌萌人’缩写和‘卖萌可耻’谐音梗的起源,揭示其在V圈、二次元及泛网络文化中的特殊语义演变。

MMR

起源

MMR作为网络黑话存在双重语义分支:

  1. 谐音梗:2018年起在游戏直播圈衍生出“卖萌可耻”的谐音缩写,用于调侃过度装可爱的行为
  2. 缩写文化:2020年V圈(虚拟主播圈)将“萌萌人”简化为MMR,特指单纯享受直播内容而不参与八卦讨论的观众群体,也指代没有太多独立思考的能力容易被带节奏的观众群体

2021年《A-SOUL》虚拟女团爆红期间,该词在B站、贴吧等平台使用量激增300%,成为识别圈层身份的重要符号。

含义

核心语义

  • V圈定义:指只关注直播内容本身,不深挖主播隐私的“单纯派”观众(与“乐子人”形成对比)
  • 泛化含义:在二次元领域延伸出“保持初心”的积极含义,常见于《原神》《明日方舟》等游戏玩家群体

使用场景

  1. 直播间弹幕:「新来的MMR注意弹幕礼仪」
  2. 社交平台:「当个快乐MMR不香吗」(表达拒绝参与网络骂战)
  3. 自嘲语境:「本MMR看不懂你们这些黑话」

发展

语义演变

  • 2021年:V8论坛(vtuber吧)用户用MMR区分核心粉丝与路人观众
  • 2022年:词义扩展至整个ACGN领域,出现「MMR保护协会」等二创梗图
  • 2023年:小红书、抖音出现#做个快乐MMR#话题,播放量突破2.3亿次

文化特征

  • 形成「MMR三原则」潜规则:
    1. 不主动引战
    2. 不传播切片(直播片段)
    3. 不参与“开盒”(人肉搜索)

趣闻

2023年淘宝造物节上,有创作者推出「MMR认证徽章」,通过测试题评估用户的“萌萌值”,该周边产品上线首日售出1.2万件,成为Z世代社交新宠。

影响

网络生态

  • 催生「萌萌生态学」亚文化研究
  • 推动B站上线「弹幕礼仪考试」功能
  • 促使虚拟主播调整直播内容策略(减少争议性话题)

语言创新

  • 衍生出「MMR化」动词用法,指主动简化信息获取的行为模式
  • 创造反义词「KMR」(酷猛人)形成语义对立

分享这个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