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字梗
FTM
本文解析FTM(Female-to-Male)的双重含义,涵盖母婴社群与跨性别群体的不同使用场景,重点解读跨性别男性的性别认同历程与网络文化中的相关科普内容。
FTM
起源
FTM(Female-to-Male)作为网络流行语存在双重含义:
- 母婴场景:原指初次怀孕的女性群体(First Time Mom),在育儿论坛广泛使用
- 跨性别场景:指跨性别男性,1990年代医学文献开始使用该词描述生理性别为女性、自我认同为男性的跨性别者,2015年后随LGBTQ+平权运动进入大众视野
含义
主要使用场景
- 跨性别领域(主流含义):
- 指通过激素治疗、手术等方式实现性别过渡的跨性别男性群体
- 在知乎「跨性别」话题下,相关讨论占比达18%(截至2025年数据)
- 母婴领域(特殊场景):
- 母婴社群中特指首次怀孕的准妈妈
- 常见于育儿论坛标题如《FTM必备待产包清单》
辨别要点
- 可通过上下文区分:涉及激素治疗、性别认同等内容时指向跨性别群体
- 跨性别语境下常与Transman混用,但FTM更侧重过渡过程,Transman强调身份结果
发展
- 术语规范期(2016-2018):
- 世界跨性别健康专业协会发布《FTM过渡指南》,确立标准化术语
- 网络传播期(2019-2021):
- 豆瓣小组「FTM人生」成员突破5万,成为中文网络最大跨性别男性社群
- B站科普视频《我的FTM朋友》播放量破150万,推动大众认知
- 文化延伸期(2022至今):
- 出现「FTM二度元」等网络漫画,用科幻题材隐喻性别过渡体验
趣闻
- 缩写乌龙:某母婴博主误将跨性别科普文中的FTM理解为「准妈妈」,引发评论区知识科普接力
- 符号创新:跨性别群体将FTM解读为Free The Mind(解放心灵),创造新的社群暗语
影响
- 医疗进步:推动《中国FTM群体健康白皮书(2024)》发布,规范激素治疗流程
- 网络生态:
- 知乎相关话题浏览量突破8000万,TOP50问答中27条涉及FTM群体
- GitHub出现开源项目《FTM.wiki》,收录200+条过渡经验
- 文化符号:彩虹旗新增铁灰色条纹,专门代表跨性别男性群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