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字梗
杀猪盘
深度解析网络诈骗术语杀猪盘的运作模式、常见话术与防范指南。了解杀猪盘骗局的心理操控手段与典型案例。

起源
杀猪盘
是2019年起在中国互联网广泛传播的网络诈骗术语,源自东南亚博彩行业黑话。该骗局通过伪造身份与受害者建立情感关系(“养猪”),最终诱导其投资虚假项目(“杀猪”)。据公安部2020年数据,此类案件单笔最高损失达800万元,80%受害者为25-40岁女性。
最早公开报道见于2019年8月《新京报》对缅甸跨境诈骗团伙的起底,犯罪者将受害人称为“猪”,聊天话术是“猪饲料”,实施诈骗叫“杀猪”,整套骗局因此得名。2021年央视《今日说法》专题节目播出后,该词进入大众视野。
含义
核心定义
- 诈骗流程:分为“选猪-养猪-杀猪”三阶段,平均周期15-30天
- 技术特征:结合心理学操控与虚假投资平台,成功率超传统诈骗3倍
行业黑话解析
术语 | 含义 |
---|---|
猪仔 | 诈骗目标对象 |
猪圈 | 诈骗话术培训资料库 |
饲料 | 情感话术与虚假身份包装 |
屠宰场 | 伪造的赌博/投资平台 |
场景
典型诈骗场景
-
社交平台引流
在探探、Soul等APP伪装“高富帅/白富美”,使用标准化形象模板(如健身照、豪车方向盘) -
情感操控阶段
- 初期高频聊天制造“灵魂伴侣”假象
- 中期虚构“内部消息”展示虚假盈利截图
- 后期以“共同未来”诱骗注资
-
资金收割环节
通过自建APP限制提现,要求支付“解冻费”“税费”实施二次诈骗
反诈宣传应用
- 国家反诈中心APP将“杀猪盘”列为重点预警类型
- 2023年抖音#杀猪盘警示话题播放量达37亿次
发展
-
地域扩张(2019-2021)
从缅甸、菲律宾蔓延至迪拜、土耳其,形成跨国犯罪产业链 -
技术升级(2022-2024)
- 使用AI换脸伪造视频通话
- 搭建仿冒券商平台(如假“同花顺”)
- 利用虚拟货币洗钱
-
认知普及(2025)
《孤注一掷》等影视作品推动公众认知,搜索引擎相关词条日均检索量下降62%
影响
- 社会成本:2024年《中国网络诈骗治理报告》显示,杀猪盘占电信诈骗总损失的39%
- 文化输出:英语世界出现直译词汇“Pig-butchering scam”,被FBI列入2025年度十大网络威胁
- 平台治理:微信建立“杀猪盘”关键词过滤系统,日均拦截可疑账号1.2万个
防范指南
-
识别特征
- 短期内过度热情
- 拒绝线下见面
- 引导下载非官方APP
-
应对策略
- 通过12381反诈短信核实身份
- 使用“云闪付”一键查询可疑账户
- 保存证据并拨打961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