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字梗
钝角
深度解析网络热梗钝角的起源故事与使用场景,揭秘这个抽象概念如何成为流行文化符号。

起源
钝角
梗起源于 2021年11月 网友对B站UP主@艺能人金广发视频的二次创作。在《金广发·讲堂》系列视频中,主持人用看似严肃的学术态度讨论"钝角"这个数学概念,实则进行无厘头解构:
"第一题:他有没有可能是演的?
第二题:是不是演的呢?
第三题:钝角"
这种用正经形式包装荒诞内容的反差效果迅速引爆传播。最初在B站鬼畜区发酵,后经知乎用户@阿虚的解析文章扩散至全网,相关视频播放量累计突破3亿次。
含义
基础定义
- 数学概念:指大于90°小于180°的角,与"锐角"相对
- 网络语义:表示无厘头,无意义但合理的抽象回答
引申含义
- 万能回复:当对话陷入无解困境时,用"钝角"终结话题
- 解构权威:对严肃议题的戏谑式消解
- 亚文化暗号:Z世代彰显身份认同的符号
场景
使用场景 | 典型案例 |
---|---|
社交互动 | 微信群聊中有人问"今晚吃什么?"回复"钝角"制造幽默效果 |
内容创作 | 抖音#钝角挑战 话题下,用户用夸张动作演绎"选择钝角"(播放量5.2亿次) |
商业营销 | 2023年《原神》愚人节活动彩蛋:派蒙提问"提瓦特大陆的形状?"正确答案"钝角" |
学术调侃 | 大学生在论文致谢部分写"特别感谢钝角给予的灵感" |
发展
-
原生阶段(2021.11-2022.03)
作为B站鬼畜素材传播,衍生出"钝角论证法""钝角哲学"等二创标签 -
破圈阶段(2022.04-2023.01)
- 知乎热榜话题#如何科学理解钝角#获1200万浏览
- 淘宝"钝角文化衫"月销过万件
-
符号化阶段(2023年至今)
入选《青年文摘》"年度十大网络用语",教育部《2024网络语言报告》将其归类为"新式修辞手法"
趣闻
- 次元突破:2024年高考数学压轴题因图形含135°角,考生集体在社交媒体刷"钝角正统"
- 学术乌龙:某期刊误将网友恶搞的《钝角心理学》论文摘要收录进数据库
- 文化输出:韩国综艺《Running Man》出现"뭔각(钝角)"字幕,登上NAVER热搜
影响
- 语言创新:推动"抽象话"表达范式发展,催生"锐角文学"等衍生流派
- 社交变革:改变年轻人应对尴尬场景的沟通策略,调研显示18-24岁群体使用频次最高
- 商业价值:据《2024网络梗营销白皮书》,含"钝角"元素的广告点击率提升27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