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字梗
CP
深度解析网络热梗 CP 的起源故事与使用场景,包括 CP 在饭圈、二次元文化中的特殊含义及其演变过程。

起源
CP
是英文 Couple(情侣)的缩写,最初源自日本同人文化,指在文艺作品中(尤其是动漫、影视、小说等)将两个角色配对为情侣或亲密关系的创作行为。这一概念最早可追溯至 1970 年代的日本同人志文化,并在 2000 年代通过互联网传入中国,成为 ACG(动画、漫画、游戏)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在中文互联网中,CP 的流行始于 2005 年左右的百度贴吧和晋江文学城,当时大量同人创作者开始使用“CP”来指代自己喜欢的角色配对。随着《盗墓笔记》《全职高手》等作品的走红,CP 文化逐渐从二次元圈层扩散至更广泛的娱乐文化领域,甚至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。
含义
基础定义
- 角色配对:指在文艺作品中将两个角色(通常为虚构人物)设定为情侣或亲密关系,常见于同人创作、粉丝讨论中。
- 现实延伸:在娱乐圈中,粉丝也会将现实中的明星或偶像进行“CP”配对,如综艺节目中的“荧幕情侣”。
引申含义
- 饭圈文化:CP 成为粉丝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,催生了“CP 粉”这一特殊群体,他们专门支持某对明星或角色的配对。
- 商业营销:影视剧、综艺节目常通过“炒 CP”来吸引观众,提高话题度。例如《陈情令》中的“博君一肖”CP 成为现象级营销案例。
- 社交符号:在年轻人中,CP 也用于调侃现实中的朋友或同事关系,如“办公室 CP”“兄弟 CP”等。
场景
场景类型 | 使用示例 |
---|---|
同人创作 | 在 Lofter、AO3 等平台创作“盾铁”(美国队长×钢铁侠)CP 的同人小说或漫画 |
饭圈讨论 | 微博超话“浪浪钉”聚集了《山河令》主演张哲瀚和龚俊的 CP 粉 |
综艺节目 | 《奔跑吧》中“陆地夫妇”(鹿晗×迪丽热巴)的 CP 设定引发全网热议 |
日常调侃 | 朋友圈发文“今天和闺蜜穿情侣装,我们是年度最佳闺蜜 CP” |
发展
-
同人文化阶段(2005-2015 年):
CP 主要局限于二次元同人圈,以动漫、游戏角色的配对为主,传播渠道以贴吧、论坛为主。 -
饭圈爆发阶段(2015-2020 年):
随着国产影视剧和偶像经济的崛起,CP 文化进入主流视野。2019 年《陈情令》的“博君一肖”CP 成为现象级话题,相关微博超话阅读量突破 1000 亿。 -
多元拓展阶段(2020 年至今):
CP 文化渗透至综艺、电竞、体育等领域,甚至衍生出“拉郎配”(强行将无关角色配对)等亚文化现象。2024 年小红书“#CP 日常”话题浏览量超过 3 亿次。
趣闻
- 学术研究:2023 年清华大学发布《CP 文化与青年亚文化报告》,指出 78% 的 Z 世代曾参与过 CP 相关讨论或创作。
- 商业合作:2024 年某品牌邀请“藕饼”(哪吒×敖丙)CP 代言,首日销售额突破 5000 万元。
- 法律争议:2025 年某明星因不满被强行“组 CP”,起诉营销号侵犯名誉权,引发关于 CP 文化边界的热议。
影响
- 文化创作:CP 文化催生了大量同人作品,仅 AO3 平台中文区 CP 向作品就超过 200 万篇。
- 娱乐产业:CP 成为影视剧、综艺节目的重要营销手段,据统计 65% 的爆款剧集依赖 CP 话题出圈。
- 社交模式:CP 文化改变了年轻人的社交语言,如“磕 CP”“BE(Bad Ending)/HE(Happy Ending)”等术语成为日常用语。